WWDC 2023 上 苹果为 macOS/iOS带来了那些新的「生产力」特性?

除了 VisionPro头盔,其实还有……

最新的苹果开发者大会(WWWDC 2023)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。除了被各路媒体追捧的VisionPro 增强现实头盔,其实还有很多应用程序上的增强,值得我们关注。

火箭君特别有兴趣的是:「生产力」方面,苹果这次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提升?

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:苹果的产品缺乏生产力,只是「花架子」,早几年,我也一度认可。但我也注意到,苹果始终在做一些可以日积月累的逐步改进。

以桌面设备 为例,这是生产力的「重镇」,基于macOS 的电脑现在几乎可以胜任大多数普通的「生产力应用」。这里不仅仅局限于: 写文章,写代码,剪视频,看PDF,开视频会议…… 其实还能处理一些更复杂的工作流。特别是得益于Web App 的普及,很多工作的 「OS界线」已经变得很模糊。 现在,人们更多抱怨 macOS 时,反而是说,不能玩一些3A游戏大作(?!)。

考虑到这次推出的 VisionPro 头盔,要到明年才能出来,而且一般人也难以负担。我们还是来看看 这次 WWDC2023 带来的「生产力」新特性吧。 这次苹果提到的不少功能,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 beta 版用上,或者稍等两个月,就会有正式版。

那些增强生产力的应用程序

由于 macOS/iOS 正在逐步走向高度融合,各基本应用的体验趋向一致,所以下面请允许我不再特别区分 OS。

Notes 和 PDF

我们以前就说过 苹果的 Notes(备忘录) 已经绝非备忘那么简单。 一些高手已经将日常笔记完全托付给 Apple Notes。 除了强大的搜索,iCloud同步,以及标签功能以外, 现在 Notes 又迎来了更强的特性:

  • Notes 的 PDF 支持。可以在 Notes 里面嵌入 多个 PDF,还可以翻页查看。
  • Notes 的「笔记引用链接」。可以跨越笔记互相引用,形成索引目录。但是否为「双链」还有待确认。
  • 将笔记无缝迁移到 Pages(类似MS Office Word)进行排版和加工。

另外,苹果也为 PDF文件单独提供了 填写涂画 以及增强自动填写(auto-fill)等功能。对于海外基于 PDF 工作流的用户而言,实在是方便了不少。

小组件和台前调度

macOS 的 「台前调度」(Stage Manager)并不是这次的最新特性,但这次苹果带来了增强:打破以往一次只能将一个窗口调度到最前,现在可以多窗口拼合调度。

另外,macOS 的「小组件」(Widgets) 可以铺展到桌面上。理论上,可以铺满整个桌面,并且点击互动。 有种当年 Vista 复活的感觉,但即使在 macOS 自己的历史上,早期也有过大量铺开 Widgets 的尝试。

相对于 Windows,我个人更加看好 macOS「小组件」,因为 「小组件」 在 苹果的应用开发生态里面留有足够的空间。而微软则相反,经常 「想到一出是一出」,也可能几天后就砍掉了,开发者肯定很心累。

视频会议

对于经常需要「沟通,对齐,同步」的大佬们而言,没有「视频会议」就等于没有「生产力」。 火箭君倒觉得,有时候 邮件,笔记,文档,IM 也可以进行不错的「异步沟通」。「视频会议」更适合长期「远程办公」的团队或者经常需要「外联」的场合,因为总是有些事情,需要「面对面」才能更好地执行或推进下去。

苹果也一直在 「视频会议」上不遗余力的进行增强,上次我们可以把 iPhone 夹在 笔记本上 作为高清摄像头, 这次 苹果让我们可以:

  • 分享内容 和 视频会议叠加, 实现类似 Loom 那种一边开会一边对着画面 解说的效果。
  • 自动保持人像居中(仅限 Studio Display 或 iPhone 作为摄像头)
  • 手势动作识别,并产生诸如:烟火,撒花之类 视频特效(这个更像是氛围烘托)
  • 更加简洁的 窗口分享入口。从 「红绿灯」(traffic light)按钮那里可以直接出现分享到视频会议的菜单选项

Safari 增强

Safari 是苹果内置的浏览器,虽然我个人在苹果环境下还是常用 Chrome,不过也很可喜的看到 Safari 终于「跟上」了一些脚步:

  • Profile。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 Profile, 用于隔离各种场景下的浏览需求和账号,例如:工作场景,生活场景,学习场景,或者专门为某个项目设置 Profile …… (Chrome 早有了)
  • Web App 打包为(看上去)类似本地的App, 这是很实用的功能,也是我上文提及的 Web App 将逐渐模糊「OS界线」的一种表现。(Chrome 早有了)
  • 密码分享, 对于一些工作场景,一些账户共用是很普遍的情况,配合前面的 Profile 功能,可以说 Safari 的确有些实践经验作为基础。

其它

  • Apple 还会推出一个记录日记(日志)的应用,名为 Journal。Journal 可以拼接文字照片形成日记。这类应用,除了记录心情,写个游记,对于记录工作也是很有帮助,以前我也有过这类App的介绍。 我个人 一直在用 DayOne, 感觉 Apple 这波操作 对 DayOne 或许会有冲击。
  • 键盘输入预测。 通过机器学习,根据我们以往的输入,预测未来的输入。听起来很好,但是时刻不在的键盘输入记录学习,可能会有潜在的隐私风险。
  • 简化了 Siri 启动口令,从Hey Siri 变为了 Siri。 比起这个,我更希望 Siri 早日接入苹果官方的 GPT 模型,现在的 Siri 的理解能力还是很让人捉急。
  • 提醒事项(Reminder)加入了一种新的视图,名为「购物清单」。这个视图下,可以为提醒事项添加一个带列头的清单模式。即使不用于购物,我也很期待能用于其它工作领域,具体要看实际发布效果。

最后

应该说,现在的苹果虽然没有乔布斯时代的「大创新」,但更像是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竞争壁垒的「长期主义」。 从生产力应用角度来看,苹果的动作,几乎都是「阳谋」:

  • 提供优质得硬件,维护开发者生态
  • 开发者创建更多生产力应用,扩大用户
  • 吸收其中一部分应用特性作为 OS 内置
  • 然后,推出更强的硬件, 创建更丰富的开发生态,吸引更多创作者
  • push 开发者产生出更多更高级的 App, 扩大更多用户 ……

在库克时代,苹果选择和时间做朋友,时间越长,优势积累越明显,越难以被推到。 这是国内很多厂商和部分新兴创业者完全无法企及的优势(或者说觉悟)。 但是同样的,我们也看到了这样做的巨大风险,「求稳」或许可以玩十年甚至几十年,但也最有可能被下一个突破性的技术所颠覆,想想 iPhone 当年干掉 Nokia 手机的例子。

也正因如此,这次 WWDC 除了迭代增强 生产力 App 这样的「求稳」动作。 Apple 也大胆推出了 VisionPro AR 头盔。VisionPro 肯定有重量级的消费领域发展潜力,但对生产力领域也势必会有深远的影响,甚至可能会完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。我们姑且让子弹飞一会儿,看看未来还会有什么新的惊喜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