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事情串成线索,介于笔记和日志之间的效率工具#猜猜是谁

笔记和日志之间的平衡

这款 App 并不是什么大厂制作, 但的确发掘出了像火箭君这类用户的一些记录需求。具体来说,就是时间线记录的需求。

先说说我的日常风格。 我有一个文件夹, 里面有很多「事件笔记」。所谓「事件笔记」,就是将一个主题的事件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录下来,更像日志。 比方说:A项目的里程碑记录,办理某些事情的手续经过,甚至是活动和会晤的主要经过。但这种笔记不会面面俱到,只会记录骨架,不记录细节。

这种笔记的好处是将来可以一目了然的看见过去发生的事情。帮助我们回忆「上下文」。但是组织这些事件会很痛苦。例如:

  • 我们可以将事件按照主题分门别类的记录。就像我现在:A项目,B项目这样。
  • 我们也可以纯粹按时间记录,不区分项目,这就和 Daily Log 一样。
  • 或者像之前介绍的 Tana 一样,为每个细碎的记录设立标签,以后可以按标签筛选。(下图为 Tana 的示例)

问题在于,如果输入成本要足够低的话, Daily Log 最好, 但是将来回顾起来很痛苦。Tana 的节点标签虽然可以给出各种视图,但是输入成本很高。

所以一直以来,我都是按主题或项目分类,形成「事件笔记」。好在同时进行的项目也不是很多,逐个查看一下即可。 只是需要混合成「时间线」同时查看各个项目的话,就没有办法了。

今天要介绍的这款 App 属于「小而美」的事件记录和组织工具, 「事件的输入」和「日后整理回顾」做了平衡的兼顾。

这款「小而美」的App叫做「事线

事线登场

事线 App 目前只有 iOS 版本,获得了 苹果 AppStore 的「周推荐」。可以在移动设备上方便使用,数据信息目前基于 iCloud 同步或者单机离线使用。

首先,App 默认会让我们按照「项目」收纳事件。 多个项目还可以收纳到 「项目分组」里面。 我们可以把项目看成「文件」,「分组」看成一个「文件夹」。

然后,「项目」内部可以记录一条一条的「事件记录」, App 默认会以时间线索将它们串联起来, 看起来就像「日志」一样。

每一个「事件」都有内部结构,但也很简单,我们可以在其中:

  • 添加附件
  • 编辑详细正文信息
  • 添加标签
  • 编辑事件的日期和时间

有了标签以后,我们就能按照标签筛选事件信息了。(虽然我不觉得同时会出现那么多需要筛选的事情)

「事线」提供了自定义「视图」的功能。我们原本只能以「项目」为单位查看其中的事件。 自定义「视图」则允许我们将多个项目混合在一起,让我们一起查看和筛选事件。 有点像 Omnifocus 当中的自定义「透视」功能。

换言之,App 其实目前是不支持全局检索的,只有「项目」下或者「视图」下,才能搜索和筛选。 这点恐怕会让部分小伙伴不能接受。我倒是觉得,这样反而可以让用户更有侧重更加清晰的看到事件,而不是面对「一锅乱炖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App的「导出」功能也是让我挺惊喜的, App 可以把整个项目 一键 导出为 Markdown 文件。 导出的样子类似下面这样,对于喜欢本地文件归档或者 Obsidian控来说,真的是完美的搭配。 不过,预设的 导出 Markdown 格式,未必符合所有人习惯,如果需要额外编辑,有的人可能反而觉得麻烦。

我推荐的用法

首先,千万不要把「事线」当作一个全功能的笔记软件,App 轻量的功能根本不足以和主流的笔记并论。 所以不要事无巨细的往里面记录内容。 「标签」也要审慎使用,只采用几个最常用的即可,因为显然 App 也不是一个 标签分类的知识库。甚至「附件」也要考虑轻量使用,尤其是考虑到导出时的方便程度。

这款 针对移动设备优化的 App 我觉得倒更像是一个帮助我们随手记录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「里程碑」的工具。有点像「事件记录」版的 Draft App。按这个思路,我觉得后续应该会出现像 Draft 那样的 URL Schema 或 App 接口。

记录的尺度,我觉得应该是恰好让我们能看到整个项目的概貌,而不是细节。除了记录,我们也可以随时在多个项目之间回顾当前的进展。最后,也可以在项目结束时,永久将这些「经过的记录」归档到自己的本地笔记库里面。

最后

这是一款 「小而美」的 App,我相信其背后有不少平日记录的实践总结经验。

我们可以在 iOS 的 App Store 下载「事线」。App 有免费版,也有付费升级版。付费后,可以解锁一些主题颜色或者项目密码等功能,大家按需要选择使用即可。

美中不足的是,App 目前仅局限于iOS,如果还能跨越到桌面设备,甚至苹果以外的平台,那就更好了。 希望作者可以加油。